EN
news center

新闻中心

新冠疫情对中小钢铁企业的影响及应对建议

2020/06/05

4440

近年来,我国钢铁行业产业集中度虽然在不断提高,但是产量排名国内前十位钢铁企业的年粗钢总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比例尚未突破 40%,年产量在千万吨以下的中小钢铁企业家数仍然较多,他们是中国钢铁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企业中有很大比例是民营企业。中小钢铁企业在此次疫情爆发后,积极捐款捐物支持抗疫,在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复工复产的关键阶段,又承担着稳就业、保税收等所在区域内的社会责任,他们目前所面临的困难,有关部门和全行业应给予充分关注,在积极关心和支持中小钢铁企业攻坚克难的同时,通过引导, 可以促进中小钢铁企业将此次疫情危机转化为未来转型发展的契机。


1  中小钢铁企业现状

今年爆发的新冠肺炎疫情

对各行各业都产生了不同的冲击,对于钢铁行业产业链上的房地产、基建、制造业的影响相当巨大,如不少建筑项目开工延后至 3 月初甚至更后。疫情对钢铁企业的影响,则主要体现在库存暴增和资金链紧绷、以及物流不畅、用工人员返工滞后等诸多方面。

当前钢铁企业受消费端不利影响,普遍面临钢材库存高、资金周转压力大的困难,加上物流运输受限,原料供应紧张, 钢铁企业出现被迫减、停产情况。尽管中小钢铁企业特别是其中的民营企业与大型钢铁企业相比,在经营灵活性、决策效率和用人机制等方面有一定的优势,但在装备先进性、抵御突发风险能力和财务状况稳定性等方面存在差距,疫情期间这些短板问题表现得更加突出。短期看,中小钢铁企业在保持稳定的现金流、原料采购和库存消化等方面,承受着甚至比大型钢铁企业更大的压力。


2   疫情影响下钢铁产业链上相关行业的复工情况

近期,国内疫情已有效控制,各地企业按照习总书记的指示精神,统筹抓好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工作,汇总以下钢铁产业链上的相关行业信息, 可以发现各相关行业都保持着复工复产稳定向好的态势。

2.1 钢厂方面

3 月份长流程钢铁企业产量下滑,短流程钢铁企业逐步复产。在某机构调研的 102 家长流程生产企业中,57.8% 的企业正常生产 ;42.2% 的企业检修减产(未含调整设备利用系数以及调整原料配比等方式调减产能的企业)。检修钢厂开始减少,表现在建材钢厂检修复产增多,而板材钢厂因检修周期较长,考虑需求和库存等因素后复产意愿较弱。其中板材方面 :3 月份热轧钢厂样本企业计划总产量 893.52 万吨,环比减少 8.1%。建筑用钢生产方面 :3 月份建材钢厂样本企业计划总产量小幅增长。短流程钢厂开工率环比 2 月份增 长 5.30%, 截 至 3 月 3 日, 电弧炉钢厂开工率为 7.58%,华东地区的调坯轧制厂复工复产也有所增多。同时,2 月份部分集中减产检修的钢厂于近期陆续复产,使得主流高炉钢厂计划总产量环比小幅增长。

2.2 制造业方面

3 月初从制造业复工率及人员到岗率数据来看,恢复进度明显加快,但实际产能利用率尚不可过于乐观。截至 3 月第一周,全国各省市终端企业复工率继续上升,多地达到 90% 以上,且随着疫情控制、交通恢复、人员到岗率也呈现明显增势,多地到岗率升至 60% 以上。据终端企业预计,3 月中下旬人员到岗率可达 70% 以上。其中 :

1)家电行业 :自 2 月 10 日起,美的、格力、海尔等家电大户已开始逐渐复工,近期复工率及人员到岗率几乎达到正常水平,但厂区内生产线未全开,实际产能利用率 50%-

70%。销售方面,受疫情影响, 线下销售基本停滞,各企业均转为线上销售,重点监测的零售企业 2 月下旬家电销售额较中旬增长 11.1%,呈现转好态势。后续随着国内疫情受控, 线下门店物流恢复,预计家电产销将进一步提升,逐渐恢复至正常水平。

2)汽车行业 :汽车行业表现要相对悲观一些,虽然企业开工率及人员到岗率均恢复至 80% 左右,但受制于线下门店销售情况差,企业实际产能利用率仅 40% 左右,甚至更低。同时,由于疫情对国民收入造成一定打击,导致像汽车这类大件、非必需、置换周期相对较长的产品销量较常规水平下滑明显,预计短期内销量难有明显起色。

2.3建筑施友顺全国各地建筑工地有序恢复中,但进度略有差异。从地域看,西南和华南地区(成都、重庆、云南、江西等地)恢复至正常的30%左右,随着疫情好转,各市区疫情应急响应等级逐渐从外向内,从市郊至市中心降低,部分工地已准备开工,陆续释放出采购需求,但人员到岗情况尚不理想;华东地区(上海、安徽、福建等地)恢复至正常的50%左右,从3月上旬起,重点工程以及较大的基建项目已经开工,但是较小的工地以及建房工程短期内复工仍较难。目前杭州市恢复至正常的50%-60%左右,部分建房工程预计3月20日后陆续复工。华北地区(北京等地)恢复至正常的20%-30%左右,部分工地为避免聚集性感染造成的更大损失,复工意愿有待加强。总体上,工人缺位现象较普遍,需求恢复速度处于加速前的准备阶段。

2.4仓库物流方面3月初钢材库存压力继续增加,且爆仓仓库逐渐增多。尤其是广东地区,由于到货量没有减少,出货节奏慢,导致库存基本全部爆仓,整体人库节奏非常缓慢,港口压船严重。除此之外,上海及周边地区仓库也陆续出现爆仓情况,并且随着物资陆续到达,出货节奏慢得不到缓解,预计上海及周边地区爆仓仓库数量将继续增加。物流方面,随着疫情转好,运输人员数量将逐渐恢复至正常水平,当前运力较为充足。


     3  中小钢铁企业面临的突出问题
     3.1物流受阻和需求低迷据了解,目前钢铁企业在复工方面所遇到的问题较为繁杂,但最大的制约因素是物流受阻,需求低迷,以及后期消费端如何变化。由此,中小钢铁企业将面对的是生产、需求及金融市场等多方面因素的交互影响。

据全联冶金商会统计,3月上句民营钢铁企业的总复工率已达75%以上。民营钢铁企业最大的特点是将复工复产跟减产、检修并存进行,这样安排主要是因成材库存过高,占用流动资金过大,不得不安排一些减产检修计划。企业希望通过既做好复产,同时又控制好生产节奏,把库存降下来。

3.2减产的紧迫性疫情蔓延阶段,与春节前相比,螺纹钢价格曾下跌超300元/吨,跌幅为8%左右,其它各品种诸如中板、热轧卷板等价格下跌也在300元/吨左右,而同一时段的焦炭、主焦煤、废钢和铁矿石价格则持平或下降较缓。统筹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阶段开始后,螺纹钢等品种价格虽已逐步回升,但原料端铁矿石和废钢等品种价格加速回弹,大幅压缩了中小钢铁企业的利润空间,而且因下游需求回升缓慢,当前库存增量已难以通过近期的需求自然消化,钢铁企业资金链面临严峻考验。多地钢铁企业已被迫采取减产限产及检修等自救措施。不过,钢厂减产的量是否能抵消需求的减量,尚待观察。由于下游需求短期内难以快速恢复,供需矛盾仍较大,而当下库存虽然已高位运行,但3月中下旬仍有可能达到新的峰值。采购和销售的双向压力使中小钢铁企业愈加困难。


      4  舒缓疫情影响的对策及建议

建议各中小钢铁企业可以选择采取以下共性较强的措施来降低或减缓疫情影响。

一是尝试新的运营模式,改善各环节沟通力度。市场低迷期间,钢铁企业和贸易商可以尝试网上订单和服务模式,及时跟踪下游客户的复工复产动态,综合区域钢材价格变动情况及物流情况,合理安排生产节奏。努力做到以销定产,可以协调进行区域性或者分品种限产,以保持市场的供需平衡,共同维护市场稳定。同时密切关注期货市场价格大幅波动和套期保值的机会,时机合适时果断操作,锁定合理的原料成本和销售利润。

二是利用疫情减产停机安排设备集中检修。钢铁企业应合理利用减产停机,修整设备,结合高质量、增品种、提效率进行设备改造,结合本质化安全整改隐患,针对新基建提前做好布局准备,以保证在市场复苏后实现安全稳定生产。

三是统筹协调好复产准备,避免资源集中抢运。一旦疫情结束,交通限制解除,钢铁行业下游企业复工,市场需求恢复,有可能出现集中抢运资源的情况。中小钢铁企业应考虑保持与供应商和客户的及时沟通与协调,保障各环节有序推进,分类分批推进企业复工复产。

四是重视智能制造的发展,避免疫情和用工荒对未来生产造成影响。积极布局“不碰面生产”、“智慧物流(例如:无人吊机)”下稳定生产所需的工艺和装备。

五是面对高库存的现实,研究采用不浪费产能或调整生产节奏的方法,结合市场预测,优先排产工艺难度大的品种,如生产机组设计的极限规格(窄料、薄料),选择合理的生产节奏实现均衡稳产,生产质量要求高的产品(高纯净度、高表面要求、高强塑积、高成型性等)、时效时间长的产品和品种。

六是针对企业面临的资金困难,开展存量资金与债务梳理。处置好债权融资,尤其是银行贷款、担保融资、民间借贷等金融债权,对股权融资的相关权利义务进行调整。在加强成本管控的同时,应加强常规的机构贷款、民间借贷、股权融资的推进,此外还可以尝试保留融资或股权激励。预设重整与出售方案(结合环保、混改、产业优化、产品升级等展开重组),重整的方向既可以是同行业的横向整合,也可以是上下游之间纵向整合,保持对于合理出售的开放性。七是中小钢铁企业可积极通过参加的各级协会等行业组织,向相关部门呼吁出合更多针对性强的帮扶政策,例如:适度改善金融机构对钢铁行业的融资限制,以及尽早落实打通物流瓶颈,解决原料和产品运输不畅等问题的有力措施。

总之,这次疫情的发生对于所有钢铁企业都是一次严峻考验,尤其是中小钢铁企业。一个多月来,疫情已造成钢铁行业举步维艰,原料难进,成材难出,库存与日剧增,利润大幅收缩等,这一切不仅影响了钢铁企业一季度的预期,也加大了上半年的压力。全年看,在国家采取有针对性的财政和金融政策予以缓冲、各地后期加大基建投入使钢材需求滞后兑现后,中小钢铁企业在被倒逼转型的压力下,只要自身积极采取有利应对措施,捕捉住市场新的机遇,未来将可以实现自身更高质量的成长。


*本文转载自《世界金属导报》